今年的海洋日科普活動由自然資源部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承辦,自然資源部海洋生態(tài)系統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和衛(wèi)星海洋環(huán)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辦,浙江省科技館加盟并貢獻了一場精彩的科普舞臺劇《錢學森》。這場開放日活動吸引了全省近千名市民來所親身感受海洋魅力,同時,數十萬名觀眾通過全網視頻直播平臺“云游”深海,探索未知。
海洋生物繽紛薈萃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研究二所)海洋科技展覽館經過一年的標本維護和制作,在世界海洋日期間將新增的深海魚類、海洋鳥類、甲殼動物等標本悉數展出,前來參觀的小朋友不僅見到了南極的企鵝、“活化石”矛尾魚,也見到了碩大完整的翻車鲀和由我所科研人員命名的2020年全球十大海洋新物種——“派大星”背板海星。為什么這個背板海星會被取名為“派大星”?現場的科普老師告訴大家,“這是因為它特殊的生活習性——它喜歡和深海海綿動物生活在一起,從而獲得更多食物,就像動畫片中的派大星和海綿寶寶一樣。”
在展館一樓,還可以看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瓜頭鯨的骨骼標本。面對來參觀的小朋友,生態(tài)實驗室翟紅昌博士告訴他們:“鯨魚在受到人為干擾的時候會有擱淺的情況發(fā)生。這里展示的就是一頭擱淺沒能救助成功的瓜頭鯨。大型鯨魚的救助難度非常大對野生動物來說,我們保護好環(huán)境,對他們就是最好的保護。”
科普報告誠意滿滿
今年開放日三場科普報告分別來自浙江省科技館、生態(tài)實驗室和海底實驗室??破談 跺X學森》讓孩子們在現場感受了科學家心懷祖國、奉獻畢生的精神,而在實驗秀《戲水大作戰(zhàn)》中,省科技館的輔導員從大家熟悉的“水”出發(fā),通過有趣的互動讓小朋友更加直觀了解到為什么熱水和和涼水倒進杯子的聲音不一樣?那是因為水的粘度和溫度都會影響入水的聲音。為什么海水嘗起來又澀又咸?那是因為海水里除了有鈉離子,還有少量的鎂離子。
張海峰博士帶來了《海龜歷險記》,生動又直觀跟孩子們科普海龜的小知識,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深海,聆聽“小海龜艱難的求生路”“海上救龜記”等故事。張海峰也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地球是不需要我們保護,我們與其說是保護地球,不如說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丁巍偉研究員的《冰與火之歌——北冰洋探秘》,帶領大家去探索在冰封的北冰洋之下,為什么有洶涌的巖漿噴發(fā)海?沒有光的冰冷深水,為什么又會孕育著奇特的熱液生態(tài)系統?除了科學,丁老師還展示了憨態(tài)可掬的北極熊,美麗絢爛的極光,當然還有科學家在船上的生活。一張張生動的照片,一段段有趣的視頻,讓在場的聽眾真切體會到了科學家在海上科考的苦與樂。
科考互動趣味十足
為了滿足孩子們參與的熱情,開放日活動還準備了多個互動講解和儀器體驗項目。“小球大世界”球面科學展示系統可以將海洋中正在發(fā)生的變化濃縮于球幕之上,活動現場分別展示了《洋流的秘密》和《臺風的前世今生》,洋流和臺風都展示在這個濃縮的“地球”之上,通過講解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自然的力量。
雖然無法親至海洋,但海底地震儀的互動體驗讓小朋友們在蹦蹦跳跳中知道了這個球狀物是如何感知細微的振動變化,Argo浮標的現場實驗也展示了它在海洋中上浮和下沉的奧秘,這兩個展臺成為孩子們實踐操作的主戰(zhàn)場。而來自知乎的深海明燈項目團隊收集了大量來自深海的聲音,并把這些聲音轉化為可視、可聽、可交互的科普素材,從而讓孩子們看到了海底的聲音。
在神奇的《微觀世界》展示區(qū),一滴海水在顯微鏡下放大幾百倍,孩子們就可以看到另一個千奇百怪的海洋世界;還有海底探險VR體驗區(qū)也是非常熱鬧的一個區(qū)域,這里可以看到“蛟龍?zhí)?rdquo;深潛器在深洋洋中脊拍攝的三維視頻,帶上特制的眼鏡就可以進入由冒著滾滾黑煙的黑煙囪、密布的貽貝和鎧甲蟹等組成的海底世界,感受地球生命最初誕生的情景……
海洋從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幾十億年的漫漫,這里不僅是生命的誕生地,現在更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驅動器,生物資源的孕育地,礦產資源的富集地。我們已經向海洋索取了很多,更有責任維護海洋的健康,使得海洋繼續(xù)為我們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每年的世界海洋日前后,海洋研究二所都會舉辦豐富的科普活動,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了對海洋充滿好奇的種子,也讓他們更直觀地明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