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網(wǎng)獲悉,12月7日,海洋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第七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成功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鄭曉靜、林忠欽、邱志明、李家彪、李華軍、何琳、何國威、徐青、陸夕云、譚家華等10位院士,以及中國船舶集團首席專家陳剛。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奚立峰,船建學院及海洋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亦出席了此次盛會。會議由學術委員會主任邱志明院士主持。
奚立峰副校長代表依托單位致辭,對委員們長期以來對海洋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與悉心指導表示衷心感謝,并期望實驗室能夠持續(xù)強化戰(zhàn)略定位,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取得突破性成果,致力于產(chǎn)出更多具有關鍵性、原創(chuàng)性的科研成果,成為國家海洋強國建設的戰(zhàn)略科技支柱力量。
實驗室主任廖世俊從科學研究、隊伍建設、人才培養(yǎng)、開放交流與管理等方面匯報了實驗室工作。2024年,實驗室在潔凈數(shù)值模擬等前沿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深海重載作業(yè)采礦車“開拓二號”完成海試,裝備研制和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深入推進關鍵領域人才培養(yǎng)工作;實驗室在國內外學術交流活躍,主辦的《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期刊在同領域期刊中位居前列。
楊建民教授、王鴻東教授、李鐵教授分別在會上作了《深海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裝備研究與應用》、《無人艦艇航行控制技術進展與前沿》、《基于缸內重整再循環(huán)的氨氫融合零碳船舶發(fā)動機研究》的學術報告,分享了實驗室在相關領域里的最新科研成果。
學術委員會審議了實驗室工作報告,對實驗室2024年度的工作成果給予肯定,認為重組一年來實驗室建設運行扎實有效,在科學研究、開放運行和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同時,委員們對實驗室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希望實驗室主動迎接技術變革趨勢,搶抓人工智能賦能的時與勢,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關鍵領域,進一步提升海洋裝備領域原創(chuàng)性、引領性研發(fā)能力,持續(xù)攻克深遠海重大工程裝備核心技術,為海洋強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學術委員會評審通過了本年度的開放課題。(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