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氧量 海水中溶解氧的存在,為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環(huán)境。按照溶解氧垂直分布的特征,通常把海洋分成3層:a表層,風浪的攪拌作用和垂直對流作用,使氧在表層水和大氣之間的分配較快地趨于平衡。個別海區(qū)在50m深的水層之上,由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出現(xiàn)了氧含量的極大值。b.中層,表層之下,由于下沉的生物殘骸和有機體在分解過程中消耗了氧,使氧含量急劇降低,通常在700~1000m深處出現(xiàn)氧含量的極小值。c.深層,在氧含量極小的水層之下,氧含量隨深度而增加。海水中溶解氧含量與海水的溫度、鹽度有密切關系:水溫、鹽度升高,溶解氧含量下降;水溫、鹽度下降,溶解氧含量上升。
海水中溶解氧含量具有周日變化和周年變化的特點。當溫度和鹽度變化不大時,其日變化取決于海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而在受到光照的水層中,可以觀察到在午后不久溶解氧含量最高、黎明前最低的周日變化情況。而同一海區(qū)溶解氧含量的年變化,則取決于該海區(qū)溫度和鹽度的變化、生物活動情況、氧化作用過程、海區(qū)的環(huán)流特點等。
海水中含有的溶解氧是海水腐蝕的重要因素,因為絕大多數(shù)金屬在海水中的腐蝕受氧去極化作用控制。海水表面始終與大氣接觸,而且接觸表面積大,海水還不斷受到波浪的攪拌作用并有劇烈的自然對流,因此可以說海水的表層已被氧飽和,對立管的腐蝕影響不容忽視。